尚澳海外置业优势
报名看房
24h接送机
专车看房
在线咨询
2025-26财年移民配额揭晓,总数仍定格在18.5万——与上一财年持平。技术移民继续占据三分之二以上,家庭类维持约5万。看似“稳态”的数字背后,却隐藏着一条日益紧绷的链条:技术移民名额被挤、背包客与短期工被低估、出生率跌至1.5的警报线。多位前高官与人口学家在同一天发出警告:如果继续“筛选而不吸引”,澳洲可能在人才争夺战中掉队,并被迫在十年内从“挑人”转向“抢人”。
一、配额结构:技术占比高,但“绝对值”不够
总量:18.5万(连续两年冻结)
技术类:≈12.5万(占67%以上)
家庭类:≈5万(配偶+子女,积压已>10万件)
剩余:人道主义+其他
问题:技术类比例虽高,绝对数量仍低于疫情期间峰值,雇主担保与州担保通道出现“配额秒光”。
二、政治交锋:反对党批“混乱”,学界批“短视”
反对党领袖苏珊·莱伊(Susan Ley):现行系统“一团糟”,大量移民涌入冲击就业与基建
ANU移民中心主任艾伦·加姆伦(Alan Gamlen):背包客、度假者、学生被误读为“低技能”,实则填补技术空白,现行配额限制造成结构性失衡
前移民部副部长阿布尔·里兹维(Abul Rizvi):两大党都缺一份跨越十年的移民战略,以应对老龄化+低出生率双重压力
三、出生率“逼宫”:从“筛选”到“吸引”的转折点
2023年总和生育率:1.5(替代水平需2.1)
1970年代:3.55;1960年代:3.55
2060年预测:每位65岁以上老人仅2.7名工作年龄人口支撑(1970年代为7.4人)
未来学家Rocky Scopelliti警告:
“低出生率=纳税人减少+劳动力短缺+年轻世代税负加重。澳洲必须从‘拒绝移民’转向‘努力吸引移民’,否则医疗、养老金、生产力全线告急。”
四、人才争夺战:加拿大已领先
加拿大:简化签证、家庭友好政策、省级提名配额充足
澳大利亚:技术配额连续两年冻结、州担分数线节节攀升
Scopelliti:“若澳洲犹豫,年轻技术人才将流向政策更友好的国家。”
五、日本与韩国的前车之鉴
日本:人口下降→经济增长放缓→基本服务资金短缺
韩国:生育率至低→军队兵源不足→乡村凋敝
专家共识:一旦生育率跌破1.5且持续十年,逆转难度呈指数级上升。
六、解决方案:从“配额数字”到“系统战略”
立即行动:
提高技术移民绝对值(而非仅比例)
恢复背包客、学生工作时长与转PR通道
简化护士、工程师、IT等关键职业评估
中期改革:
设定“移民-老龄化”挂钩公式,每十年调整一次总量
引入“年龄结构配额”,优先45岁以下技术家庭
负扣税+CGT折扣改革,配合增建住房,防止资本溢价失控
长期愿景:
与加拿大、新西兰同步推出“家庭友好+快速入籍”组合
把移民政策写入《人口战略白皮书》,避免选举年随意摆动
七、买家与求职者启示
技术申请人:抓住2025-26配额窗口,优先雇主担保与州担保“双通道”并行
雇主:劳动力短缺将持续,提前布局海外招聘与GST注册,锁定技能工人
投资者:出生率逻辑支撑长期人口流入,核心城市住房需求不会消失,但政策溢价波动加大
18.5万配额看似“稳”,实则掩盖了“技术名额绝对不足+短期工被低估+出生率悬崖”的三重缺口。专家一致呼吁:澳洲的下一个十年战略,必须从“选人才”转向“抢人口”,否则将在老龄竞赛中先掉棒。对于申请人而言,窗口期就在政策转向之前——先把英语、职业评估和雇主Offer备好,才能在“从筛选到吸引”的拐点抢先上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