尚澳海外置业优势
报名看房
24h接送机
专车看房
在线咨询
在澳洲生活或旅居,许多看似 “理所当然” 的日常场景,实则隐含着与国内不同的规则与习惯。这些细节虽不复杂,却常让初到者因不了解而碰壁。本文结合澳洲本地生活实际,梳理 6 个易被忽视的 “反常识” 要点,为计划赴澳或刚落地的读者提供参考。
1. 超市自助结账:称重商品需精准匹配品类,否则易触发警报
国内超市自助结账中,称重商品通常只需扫描条形码即可完成操作,但澳洲 Coles、Woolworths 等主流超市的自助结账系统更严格:购买草莓、香蕉、散装蔬菜等需称重的商品时,需先在屏幕上精准选择对应品类(如 “普通草莓” 与 “有机草莓” 为两个独立选项),确认后再将商品放置称重台。若品类选错或重量偏差超过 10g,系统会触发警报,需工作人员现场核对确认。
实用建议:购买前可查看商品包装或称重台旁的标签,确认英文名称与屏幕选项一致;散装蔬菜可优先通过称重台上的数字编码输入,比手动查找图片更高效,减少误操作概率。
2. 快递配送:非强制签收机制,包裹可能直接放置户外
国内快递普遍采用 “电话确认 + 上门签收” 模式,但澳洲快递以 “效率优先” 为原则,除明确标注 “需签收(Signature Required)” 的包裹(如贵重物品、处方药)外,多数快递员不会电话通知或敲门确认,直接将包裹放置在收件地址门口(如草坪、玄关)。若遇雨天或恶劣天气,包裹可能暴露在户外,存在受潮风险;且周末及公共假日快递服务暂停,加急件也需顺延至工作日。
实用建议:网购时优先填写工作地址(工作日有人接收),或选择超市、加油站的 24 小时快递柜(如 Australia Post 的 Parcel Locker)自提;购买易碎品或贵重物品时,务必勾选 “需签收” 选项,避免包裹损坏或丢失后难以维权。
3. 公交乘车:上下车需主动刷卡,不招手可能错过站点
与国内 “公交到站必停” 的规则不同,澳洲公交(尤其是非市中心站点)实行 “按需停靠” 机制:若站台无乘客招手,司机默认无人乘车,可能直接驶过;下车时需提前按座位旁的 “Stop” 按钮,告知司机停靠需求,否则车辆可能不停靠目标站点。此外,澳洲公交采用 “分段计价”,需 “上车刷一次卡、下车刷一次卡”,仅刷上车卡会被系统按 “全程至高票价” 扣费,且无法补刷退款。
实用建议:使用当地公共交通 APP(如昆州 TransLink、维州 TripView)查询实时公交动态,车辆即将到站时提前起身招手;若不确定站点,上车时可告知司机 “Could you remind me when we reach XXX Station?”(请在 XXX 站提醒我),本地司机通常会提供协助。
4. 餐厅消费:无强制小费文化,服务费已包含在账单内
在欧美国家,餐厅小费是服务行业的常规收入来源,但澳洲并无强制小费文化。当地餐厅、咖啡馆的账单中,已将服务费计入菜品定价,即便消费金额较高,不支付小费也完全符合惯例,服务员不会主动索要。部分餐厅或特殊服务场景(如私人订制餐食),若顾客主动支付小费,可能会被礼貌拒绝,因本地服务行业更注重 “无压力消费体验”。
实用建议:若对服务质量满意,可通过口头表达感谢(如 “Thank you for your great service”)传递认可,无需刻意支付小费;若在旅游景区的餐厅遇到工作人员暗示小费,可礼貌说明 “了解澳洲无小费惯例”,避免不必要的支出。
5. 宠物管理:出门需牵绳 + 清理粪便,违规面临明确处罚
澳洲对宠物饲养有严格的法规要求,区别于国内部分地区的宽松管理:无论是犬类还是猫类,户外出行时必须使用牵引绳(即使是小型宠物);犬只排泄后,主人需用专用宠物粪便袋收集,且需投入带盖公共垃圾桶(不可混入普通生活垃圾)。若违反规定,被市政巡逻人员或邻居投诉,将面临 50-200 澳元不等的罚款,情节严重者可能影响宠物饲养资格。
实用建议:初养宠物者可在超市购买 “便携宠物粪便袋 + 收纳夹”,挂于牵引绳上便于使用;部分社区公园设有专门的 “宠物粪便回收箱”,可优先选择此类设施处理,既合规又环保。
6. 微波炉使用:塑料盒需认准 “5 号 PP 材质”,避免加热风险
国内常用的塑料饭盒多可直接放入微波炉加热,但澳洲对可微波塑料有明确的材质要求:仅底部标注 “数字 5”(即 PP 聚丙烯材质)且附带 “Microwave Safe”(可微波)标识的塑料盒,才可用于加热。标注 1(PET)、3(PVC)、6(PS)、7(其他材质)的塑料,加热时可能释放有害物质;此外,带壳鸡蛋、密封罐头等也禁止放入微波炉,易因蒸汽膨胀引发爆裂。
实用建议:租房或入住公寓时,可优先使用厨房配备的陶瓷饭盒;自行购买塑料盒时,需重点查看底部材质标识,加热前确保盒盖未完全密封(可掀开一条缝隙释放蒸汽),避免盒体变形或损坏。
这些细节虽看似琐碎,却直接影响在澳洲的生活效率与体验。若你在澳洲有过类似的 “踩坑” 经历,或了解其他易被忽视的规则,欢迎在评论区分享,为更多初到者提供参考。关注 “花样说澳”,获取更多澳洲生活实用指南与本地资讯。
-END-(图片来源于网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