尚澳海外置业优势
报名看房
24h接送机
专车看房
在线咨询
澳洲统计局(ABS)2025年10月新数据确认:2024年总和生育率降至1.48——自1921年有记录以来至低值,远低于人口自然更替所需的2.1。全国仅292,318名新生儿,同比增加1.9%完全靠“人口分母”变大;人均生育指标已连续五年下滑。首府领地(ACT)以1.27垫底,新州出生登记数创20年新低。
一、数字速览:人均1.48个娃,32岁才当妈
总和生育率:1.48(2024)vs 1.50(2023)
女性首胎中位年龄:32.1岁(十年+1.2岁)
男性首胎中位年龄:33.9岁(十年+0.9岁)
无子女人口比例:持续上升
新生儿婚姻状况:仅61%来自已登记婚姻
二、州际“生育地图”:领地至低,偏远略高
北领地与塔州因生活成本较低、社区文化较传统,生育率相对高。
三、三大“避孕”推手:贵、缺、老
智库e61研究经理Pelin Akyol指出下降主因:
推迟生育——高等教育+职业发展把首胎推到30+
孩子数减少——“只生一个”成默认选项
不生育比例上升——主动丁克与未婚无孩增加
经济层面担忧排序:
养育成本高(私立医院、托儿、课外班)
工作稳定性差(合同工、零工经济)
托儿资源且昂贵
网红博主Domenica Calarco坦言:“租房+低收入让30岁前生娃成奢望。即便现在收入稳定,我也怕换大车、换大房、私立学费——女儿一个就够我忙了。”
四、房价&托儿:两座“大山”具体有多高
墨尔本私立医院顺产套餐:AUD 8,000-12,000
都市日托中心:AUD 120-180/天,联邦补贴后家庭仍承担约AUD 70-110/天
悉尼/墨尔本中位房价:约为家庭年收入的9-10倍,远高于3.0国际可负担基准
高成本直接拉长“生育决策期”,很多女性选择“先攒首付,再攒娃”。
五、政策回声:补贴治标不治本?
婴儿奖金(Baby Bonus)已取消,现转为“带薪育儿假+托儿补贴”
2025年联邦预算:托儿补贴上限再上调,但学者称“抵不掉房租/房价涨幅”
州政府:增加公立日托位、延长小学托管时间——落地仍需2-3年
Akyol认为:“财政补贴能缓解短期现金流,但换房、长期职业中断、私立教育支出才是大头。”
六、人口替代:移民再次成为“救命稻草”
2024年净海外移民:34.1万人(远低于2022-23的53.8万,但仍占总增量的80%)
选民态度:民调显示多数希望削减移民配额
反对党立场:应将移民计划与住房供应挂钩
结论:生育率短期难反弹,澳洲人口增长愈发依赖海外移民。
七、未来展望:低生育或成“新常态”
2025-26预测:生育率或进一步降至1.4-1.45
政府目标:通过“托儿改革+住房可负担+女性职场支持”力争2030年回升至1.6
学术共识:一旦总和生育率低于1.5并持续20年,回升至2.1的概率极低
当“贵、缺、老”三座大山压在年轻家庭身上,1.48的生育率并非个人选择,而是结构性现实。澳洲正用移民填补人口缺口,但都在争夺年轻劳动力。能否通过住房可负担、托儿可及性、职场灵活度“三管齐下”,把生育率从1.4拉回1.8,将是澳洲未来十年的社会课题。毕竟,靠移民可以维持人口,但无法替代每一个家庭对“多一个娃”的期待与勇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