尚澳海外置业优势
报名看房
24h接送机
专车看房
在线咨询
银行批贷只问“能不能还”,但日子得过得“还得轻松”。想判断自己是否已在过度借贷的边缘,不必啃复杂公式,抓住三条底线就够:现金流、风险缓冲、未来规划。三点里若两点亮红灯,就该立刻减杠杆。
一、现金流——先算“月供占收入比”
经验红线:
≤30% 舒适区
30%–40% 紧绷区
≥50% 高危区
举例:家庭月税后收入1万澳元,月供4000澳元(40%)尚能周旋;若冲到6000澳元(60%),教育、医疗、车险等刚性支出一旦超预算,现金流立刻穿底。
自测方法:拿近3个月银行流水,算“房贷还款÷税后工资”。若长期靠近或突破50%,就是在“咬牙还贷”,属于典型过度借贷信号。
二、风险缓冲——给家庭做“压力测试”
问自己两个“如果”:
利率再升1–2个百分点,月供增加数百,我还撑得住吗?
家庭收入突然下降20%(裁员、病假、行业波动),还能正常还款吗?
安全垫标准:
备用金≥3–6个月家庭总支出(含房贷、生活、保险、学费)
额外可动用资产(股票、货币基金、可变现房产)覆盖6–12个月月供
若手头零存款、每月还完贷就“月光”,任何小风浪都可能被迫卖楼或借高息消费贷,这就是缓冲不足的高杠杆状态。
三、未来规划——贷款是否拖后腿
贷款应是帮你实现目标的“工具”,而非锁死选择的“枷锁”。检查以下场景:
计划2–3年内换房、生娃、送孩子私校或创业,现有月供是否留足弹性?
行业周期性强、收入波动大,却仍选“较大可贷额”,一旦市场下行就需割肉售房?
高杠杆投资房:租金空置率上升、利率走高,负现金流会不会逼你在低点抛售?
如果贷款导致你不敢换工作、不敢旅行,甚至推迟生育,说明杠杆已偏离人生节奏,需要下调。
快速自检表
结论:
3项以上黄灯→建议提前还款或延长年限降低月供
2项以上红灯→已进入过度借贷区,应立刻减杠杆、增加现金储备,必要时出售部分资产
银行批贷只看你“今天”还得起,自己却要管“明天”还不还得起。定期(至少每年)重做压力测试,让房贷始终处在可控区间,才是真正的“居者有其屋”,而非“屋者被其居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