尚澳海外置业优势
报名看房
24h接送机
专车看房
在线咨询
在寸土寸金的澳洲,把一块大地劈成几个小地块出售,看似“低买高卖”稳赚,实则税务陷阱密布。Vol.1、Vol.2、Vol.3三个真实案例告诉我们:分割行为一旦被认定为“商业经营”或“交易存货”,不仅资本利得税(CGT)折扣泡汤,还可能触发商品与服务税(GST),税后利润瞬间缩水。下文用通俗语言拆解关键点,帮你先算清税,再动工。
一、税务定性“三叉口”:CGT vs 普通收入 vs 交易存货
一旦被视为“收入”或“存货”,即使持有>12个月,也无法享受CGT 50%折扣,且不能用资本损失抵减应税金额。
二、案例复盘:一句话区别“投资”与“生意”
Vol.1 A先生——短期分割+立即出售
行为:买大地→快速分割→广告推销→6个月内售罄
税局视角:盈利意图明确→普通收入→CGT折扣?→GST?
结果:利润按边际税率45%征税,再叠加10% GST,税后只剩约45%
Vol.2 B小姐——系统化“翻建+转售”
行为:批量购房→商业贷款→商业翻新→以公司名义出售
税局视角:交易存货→所得税全额征税→CGT?→GST?(翻新即触发)
提示:若翻新未达“重大翻新”标准,仍可被认定为存货,GST必须计入
Vol.3 C先生——自住房空地、健康压力、一次性出售
行为:自住房后院→市政批文→未广告→一次性出售还债
税局视角:资本行为→CGT适用→满12月享50%折扣→GST?
陷阱:分割地块未与主住宅同时出售,自住房豁免不适用,仍需缴纳CGT(但可打折)
三、GST红线:分割即触发?看这两道门槛
“企业”身份
12个月内分割销售≥2宗,或历史上有地产翻新买卖记录
税局可强制注册GST,必须收取10% GST并申报
“重大翻新”
翻新成本>购房成本×5% 或 结构性加建,即视为“新房”→GST触发
应对:
控制销售节奏,12个月内仅售1宗
翻新保持“非结构性”(粉刷、园艺、内部装饰)
提前注册GST可抵扣进项,但需记账、报税,成本上升
四、常被忽略的“税后利润杀手”
未预留GST现金——销售款先落袋,报税时却需额外掏出10%
忽视土地税分割评估——分块后可能跨征免门槛,土地税暴增
市政开发贡献费(Developer Contribution)——每块地数千至数万,切割前就要计入成本
印花税未分摊——原始购入价不能按块分摊,影响单地块成本基数
贷款提前还款罚金——银行对开发贷、建筑贷的退出费用常被低估
五、实操 checklist:动手前先算清
① 目的自查:还债 vs 投资 vs 经营?→ 决定税种
② 时间线:12个月内卖几块?→ 触发GST?
③ 翻新规模:结构性?非结构性?→ 是否新房
④ 资金预留:
至高边际税率45% + GST 10% + 贡献费 + 销售佣金
建议按“毛利润×60%”预留税后现金
⑤ 专业支持:
注册税务师(GST & 所得税筹划)
市政规划师(贡献费、批文时间)
Quantity Surveyor(成本分摊报告)
六、一句话总结
在澳洲,土地分割=“税务放大镜”:同样一块地,资本行为可享CGT折扣,商业操作却被全额征税+GST。动工前先把“税后净利润”写进可行性报告,再决定要不要劈地、翻新还是长期持有——否则,当税单比利润先到,再厚的土地也抵不过薄薄的现金缺口。